新闻中心

急救几分钟 平时十年功——医护联合急救技能大赛纪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6-27浏览次数:148

“安妮,你怎么啦?快来人抢救!”随着一声呼救,医生护士迅速赶到病床边,几秒钟所有抢救设备到位,心肺复苏紧急开始。这是6月17日由医务处和护理部联合举办的医护联合急救技能大赛的一幕。全院66组医护组合的132名医务人员参加大赛,每组选手完成心肺复苏和除颤仪使用两项技术操作。大赛中,选手们的精彩展示只有短短几分钟,而在赛场外,每对选手都有他们不为人知的故事,从这些故事里,你可以解读出为何通大附院2012年全年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98.4%,为何让通城百姓钟情与信赖。

上午才在教室练 下午就来真考验
  6月14日下午,B超穿刺室的护士许小平听到走廊里传来一声高呼:“快来人啊,病人不行了!”许小平赶紧从室内冲出来,只见一位60多岁的老爷爷晕倒在地,许小平上前快速检查,老爷爷心跳呼吸无法测出,频繁抽搐,据家人讲,老人心功能不好,有房颤和早搏,这会是熬着小便准备查B超的。来不及多说,许小平赶紧为病人清理呼吸道,做胸外心脏按压,B超室的主任和其他医务人员也一起加入抢救,几分钟后病人有了自主心跳呼吸,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将患者接到抢救室做进一步治疗。事后,许小平心有余悸,她说,B超室不是临床科室,平时自己也不太注重急救技能训练,自己作为大赛的参赛选手,上午刚刚在示教室模拟练习,没想到下午就遇上了实战。

多次亲历有经验 全科参与共提高
  黄荫浩和赵佳是一对都工作13年的医护组合,来自CCU。这里患者病情重,抢救多,心肺复苏和除颤仪使用是常事。黄荫浩回忆,自己每年都会给至少五位患者除颤,救命时讲究一个字:快!必须是将各项步骤烂熟于心。因为经常亲历抢救,所以心肺复苏时,在病人胸前按压的频率、深度、力度都心中有数。
为了配合更默契需要一起练习,而两人的休息时间难以同步,为此赵佳经常放弃夜班休息,守在科室等待同伴,黄荫浩在忙,赵佳就自己练习、看操作视频。在他们练习的时候,科室里其他同事经常观战,大家讨论商量,怎样更合理,更有效,即使不参加比赛,大家水平也一起提高。

珍惜机会多训练 下次抢救不慌张
  泌尿外科的李华镭和周玲娟让示教室的韩领炎老师印象尤为深刻。相比急诊与心血管科,泌尿外科病人一般来说很少有危急性命,心肺复苏和除颤仪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不多。他们都说,本次大赛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有专题讲座与辅导,所以倍感珍惜。李华镭说,在病区几年未遇紧急抢救,这技术其实是身为医务人员的必备技能。以后需要抢救需要,自己肯定心中有数,沉着应战。韩领炎老师感慨道:“现在这些年轻人认真钻研、刻苦训练的执着让我感动,很多外科医师都是下了手术台再赶来,过了下班时间,他们依然在练。”

见缝插针苦练习 孩子生病无暇顾
  虞俊波和吴晓莉来自急诊外科,大赛前,黄中伟和朱东波两位主任多次叮咛,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站,要赛出急诊人的风采。护士长多次现场督战,提出操作改进意见。急诊科有三个模拟人,但没有单独的示教室,虞俊波和吴晓莉见缝插针,带着模拟人充分利用时段空闲的各个诊室进行操练。比赛前几天,虞俊波的孩子生病了,就在医院输液,孩子近在咫尺,虞俊波却把时间都用于训练,从未去陪伴。护士吴晓莉尽管才工作4年,已多次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比赛。她说,自己遇到抢救的几率高,这次训练让自己操作更娴熟、更规范。
经过激烈角逐和评委们的逐项评审,急诊外科虞俊波和吴晓莉荣获一等奖;CCU黄荫浩和赵佳等三组选手获得二等奖;急诊内科沈艳和吴玲等六组选手获得三等奖。
副院长倪松石作为一名临床工作几十年的专家对选手们的表现作了现场点评,他说,急救技能大赛是为了实战,医护人员的每一个动作都与患者的性命息息相关,所以每一个细节都不可疏忽。常务副院长朱健华强调指出,举办急救技能大赛可以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应急救护意识和急救水平,增强医护之间的协调合作意识与能力。只有常抓不懈,才能保证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